為何你的企業需要臨場健康服務?根據《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表示,因應我國少子化、高齡化趨勢,加上產業結構的改變,勞工普遍面臨長工時及高工作負荷的壓力,為維護勞動權益及提升國家競爭力,強化職場勞工健康服務之推動工作,因此「法規要求」具一定勞工人數規模的事業單位應僱用或特約醫護人員,協助雇主落實勞工健康保護及健康管理!本篇將深入帶你掌握臨場服務。
〈延伸閱讀:從事勞工健康服務醫護遭受職場不法侵害該怎麼辦? 從承攬商角度看待不法侵害的處理〉
臨場健康服務是什麼?
你知道公司內有一群醫師與護理師,正為員工提供健康服務嗎?臨場健康服務,又稱勞工健康服務,適用於員工人數達50人以上的事業單位,或涉及特別危害健康作業的企業,皆須依規定聘請特約醫護人員辦理。根據《勞工健康保護規則》,特別危害健康的作業類型涵蓋高溫、噪音、游離輻射、異常氣壓等,共計32項。
臨場健康服務能為企業與員工帶來哪些助益?
臨場健康服務並非執行常見的醫療行為,如開立醫囑、提供藥物或進行檢驗,但能為員工提供一般門診醫療無法涵蓋的多元健康服務。例如,辨識、改善及預防因工作導致的職業傷病(如過負荷、人因性危害、不法侵害)、孕期及產後女性員工的全面健康評估與管理、協助雇主適性選配工、高風險員工的評估與管理、健康檢查數據分析與管理、專業健康講座等。企業透過臨場健康服務落實個人健康保護與管理,這些皆屬臨場健康服務的範疇。
臨場健康服務頻率多久一次?三大類事業性質一次看!
依據《勞工健康保護規則》第4條規定,醫護人員至企業提供臨場健康服務時,會根據企業規模與業務風險的差異,將事業單位分為三類,並相應設定不同的臨場服務頻率。
臨場健康服務頻率表
事業性質分類 | 常見產業 | 勞工總人數 | 醫師 臨場服務頻率 |
護理人員 臨場服務頻率 |
---|---|---|---|---|
各類型 | 全部產業 (100人以下) |
50~99人 | 1次/年 | 1次/月 |
第一類 | 化學品製造業、電子零組件等製造業、電力供應業、航空運輸業、鐵路運輸業及營造業等 | 100~199人 | 4次/年 | 4次/月 |
200~299人 | 6次/年 | 6次/月 | ||
第二類 | 服務業、電信業、餐旅業、醫療保健服務業、家庭電器零售業、不動產管理業、廣告業、學術研究及服務業等 | 100~199人 | 3次/年 | 3次/月 |
200~299人 | 4次/年 | 4次/月 | ||
第三類 | 第一類和第二類以外的產業,如:保險業、銀行業、證券金融業及資料處理、電腦軟體設計業、網站代管及相關服務業等 | 100~199人 | 2次/年 | 2次/月 |
200~299人 | 3次/年 | 3次/月 |
臨場健康服務的實務應用|企業健康管理新趨勢
臨場健康服務包含哪些內容?根據《勞工保護規則》第12條規定,雇主應安排醫護人員或勞工健康服務相關人員,臨場執行以下勞工健康服務項目。此外,也會執行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公告的事項。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了解臨場健康服務的優勢與應用場景。
臨場服務應用一:勞工身體檢查及健康指導
勞工健康服務的基本項目包括勞工體格與健康檢查結果的分析與評估、資料保存,並對檢查結果異常者進行追蹤管理與健康指導。此外,還包含職業衛生或職業健康相關研究報告的製作,以及傷害與疾病紀錄的保存。醫護人員也需定期向雇主報告勞工健康服務的建議,協助企業提升職場健康管理,確保員工的身心健康與工作安全。
臨場服務應用二:協助雇主實施健康促進措施
臨場健康服務協助雇主選配勞工從事適當工作,並辦理未滿十八歲勞工、有母性健康危害風險者、職業傷病與高風險勞工的評估及個案管理。此外,醫護人員負責策劃並實施健康教育、衛生指導、身心健康保護及健康促進措施,進而提高勞動力穩定性與企業競爭力。
臨場服務應用三:職場四大計畫實施
職場四大計畫涵蓋過負荷、人因性危害、不法侵害及母性健康保護,尤其在少子化影響下,中高齡及高齡工作者數量逐漸增多,台灣職場面臨的挑戰愈加明顯。由專業醫護執行臨場健康服務,能有效提升員工健康,進而增強企業創新力與營運動能。一起來了解勞工健康保護四大計畫的內容與重點!
一、人因性危害預防計畫
主要預防職場造成的肌肉骨骼疾病,無論靜態或勞動工作皆可能引發相關問題。像是長時間坐辦公室,容易肩頸痠痛、手腕疼痛,負重工作則可能傷及腰椎、肩膀、手腕。為及早發現問題,臨場服務醫護團隊將評估工作姿勢與負荷,並提供現場改善或工作限制建議。
根據《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第 324 條之 1 規定:「雇主使勞工從事重複性之作業,為避免勞工因姿勢不良、過度施力及作業頻率過高等原因,促發肌肉骨骼疾病,應採取危害預防措施,並將執行紀錄保存三年。」
臨場服務可協助進行工作相關傷病的預防、諮詢、急救及緊急處置,醫護團隊特別著重於人體危害性預防計畫,評估工作姿勢與工作量是否會加重身體負擔,並據此提出調改善或工作限制的建議。
二、異常工作負荷促發疾病預防計畫
為防止異常工作負荷導致員工過勞,臨場服務醫護團隊會評估心血管疾病風險,考量工作強度與職業危害,並提供醫療與工作調配建議,降低腦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特別是在高壓工作環境下,如果員工的過勞量表分數偏高,應適時調整工作內容或醫療建議,預防過勞發生。
三、執行職務遭受不法侵害預防計畫
預防職場言語、肢體、心理暴力及性騷擾,並建立通報機制,以便及時處理不法侵害。公司應採取防範措施,確保員工安全,臨場服務的醫護人員則定期關懷員工身心,並提供必要的諮商服務。針對職場霸凌事件,應建立通報機制,同時由臨場健康服務醫師提供後續諮詢與工作調整協助。
四、母性健康保護計畫
針對備孕、孕期、產後一年及哺乳階段的女性員工,提供臨場健康保護,避免職場危害影響母嬰健康。例如,懷孕女性若暴露於噪音、輻射或有害化學物質中,需根據環境測量來判斷風險。如果化學物質濃度超過容許標準的一半,應採取工程改善措施;若無法改善,則應調整工作並告知可能的風險。
臨場服務應用四:中高齡計劃
中高齡工作者是指年滿 45 歲至 65 歲之工作者;高齡工作者則是指逾 65 歲之工作者。隨著年齡增長,中高齡工作者的骨骼肌肉、心血管、呼吸系統、視力及聽力等生理機能可能下降,影響工作效能,甚至增加職業災害風險,導致企業人力與財產損失。為降低相關風險,雇主可透過「臨場健康服務」進行風險評估與管理,如:工作場所及個人健康風險評估、作業環境改善、健康保護及工作適能評估等,以提升人力資源運用,並保障勞工經濟安全。
臨場服務應用五:職務執行中預防不法侵害計劃
臨場健康服務致力於預防員工在工作場所遭受職場暴力,包括肢體暴力、言語暴力、性騷擾及跟蹤騷擾等,並採取語言、心理與肢體暴力的預防措施。同時,協助企業建立完善的通報機制,確保不法侵害事件能夠及時處理與妥善協調。
2024年12月台北市勞動局發布新聞稿指出,針對麥當勞前主管涉嫌侵害女員工導致受害者輕生一案,已要求麥當勞限期提交相關調查資料。經查證,麥當勞未履行《性別平等工作法》第13條第2項規定,即雇主知悉性騷擾情形時,應採取有效的糾正及補救措施,且未對受害者提供心理諮商及其他必要臨場服務,明顯違反法令。因此,北市勞動局對麥當勞裁罰100萬元。此事件突顯了臨場健康服務在保護員工生命與職場安全中的重要性,值得各界深思與重視!
臨場健康服務常見問答Q&A
Q1.如何選擇專業的臨場健康服務?
選擇專業的臨場健康服務時,應考量醫護人員是否具備以下八大核心能力:
- 醫療專業知識:具備專業醫療背景,並持續進修以確保高品質服務。
- 溝通協調能力:能有效與雇主、員工及醫護團隊溝通協作。
- 法規專業知識:熟悉職業安全、勞動法規及相關保護措施。
- 危害辨識能力:能評估作業環境中的各類風險,制定預防策略。
- 資料分析與風險管理:精準評估健檢數據,管理高風險因子。
- 四大計畫執行:落實過負荷、人因性危害、母性健康保護、不法侵害等職場健康計畫。
- 健康促進推動:規劃健康管理、體適能、減重活動等進階健康方案。
- 執行記錄撰寫:完整記錄服務內容,確保審核與評估的透明性。
Q2.資源不足的中小企業,如何實施臨場健康服務?
中小企業若面臨資源或人力不足的挑戰,可洽財團法人職業災害預防及重建中心,該中心提供免費的在地臨場健康服務、專業輔導與諮詢,協助事業單位推動勞工健康保護,打造健康友善的職場環境。
Q3.AI技術浪潮下,臨場服務的未來趨勢與技術展望?
結合AI技術打造理想的職場,陳醫師認為未來的職場將成為一個「工作烏托邦」(Workatopia)。他引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將理想職場分為幾個層級:
- 符合職業安全衛生相關法規。
- 辨識與評估職場環境中的危害風險因子。
- 執行職場四大計畫。
- 推動職場健康促進。
- 提供全人身心靈整合,創建友善健康的職場環境。
針對不同產業需求,《職場健康促進》單位將提供更周全、精準且個人化的健康照護方案!
結論
臨場健康服務是企業保障員工健康、提升職場安全的關鍵所在。透過個人健康風險評估、作業環境危害辨識與風險管理、職業災害或傷病後復工評估以及職場健康促進,企業能有效減少健康風險,改善員工身心狀況,提升整體工作效能。這些措施不僅有助於減少職業病的發生,還能創造更具吸引力的工作環境,提升員工滿意度與忠誠度。陳醫師領導的專業團隊擁有深厚的職業醫學背景,能針對不同產業提供量身定制的健康照護方案,透過我們的職業醫學臨場服務,實現更健康、安全的職場環境,全面提升員工福祉。立即與我們聯繫,為企業人力發展打下堅實基礎!